我们致力于
报道人工智能前沿最新进展信息!

2024年拨备覆盖监管新规解读:拨备比率与拨备覆盖率的内涵解析

何为呆账准备金提取比及呆账准备金充足率

呆账准备金提取比即对逾期、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例如我国现行上市公司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为9%,即:根据应收账款余额的9%设立坏账准备,该准备金计入当期收益。

呆账准备金充足率,亦称作“准备金充足率”,是指银行可能产生的逾期、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例。它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分的要紧指标。该指标从宏观层面反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以及社会经济环境、信用等因素。根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呆账准备金充足率是实际设立贷款损失准备金对不良贷款的比率,理想状态为100%。这实际上是一个监管指标,它是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即:呆账准备金充足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

以某银行为例,假设其贷款总额为100亿元,其中次级类贷款为10亿元,可疑类贷款为20亿元,损失类贷款为10亿元。若该银行按规定的比例设立贷款损失准备,则这些准备金的总和即为该银行的呆账准备金。假设这些准备金总额为30亿元,那么该银行的呆账准备金提取比就是30%。

而呆账准备金充足率则是这些准备金与不良贷款(即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总和)之间的比率。在这个例子中,不良贷款总额为40亿元,因此呆账准备金充足率就是30亿元/40亿元,即75%。这意味着该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仅覆盖了75%的不良贷款,剩余25%的不良贷款未得到覆盖。因此,为了提升呆账准备金充足率,该银行可能需要增加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以更有效地覆盖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关于呆账准备金提取比及呆账准备金充足率的信息,可咨询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书籍资料。

呆账准备金充足率有何含义

呆账准备金充足率指的是银行设立贷款损失准备金与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比率。相关内容如下:

该比率用于评估银行资产的风险水平和偿付能力,确保银行拥有充足的资本储备来应对潜在风险,预防金融风险的发生。

1.资产质量的体现

呆账准备金充足率是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评估标准之一。高呆账准备金充足率表明贷款组合的风险较低,资产质量较高。反之,低呆账准备金充足率表明银行风险敞口较高,资产质量较差。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常会讨论银行的呆账准备金充足率,以评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可靠性。

2.影响因素

呆账准备金充足率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周期、贷款类型和分布、国家监管政策等。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贷款风险可能上升,银行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本储备风险。

此外,不同类型和分布的贷款可能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导致不同的呆账准备金充足率。监管政策的变化也会对银行的呆账准备金充足率产生影响。

3.与投资者的关系

呆账准备金充足率对银行的股东、债权人和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股东希望看到银行的偿付能力稳定且资产质量高,以确保其投资回报率。

债权人关注银行是否有足够的资本储备来保证偿还贷款。监管机构则需要确保银行拥有充足的资本储备,避免银行出现资产负债不平衡的情况,预防金融风险。

4.国际比较

呆账准备金充足率在国际上被广泛用于评估银行资产质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呆账准备金充足率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各自的银行监管要求和风险管理政策。

例如,在中国,银行呆账准备金充足率的最低要求为150%;而在美国,市场上仅有少数银行的呆账准备金充足率超过100%。

5.结语

呆账准备金充足率是衡量银行风险水平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对银行的股东、债权人和监管机构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银行应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政策,确保呆账准备金充足率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Chatgpt信息网 » 2024年拨备覆盖监管新规解读:拨备比率与拨备覆盖率的内涵解析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