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征地农村养老保险新规
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进步,众多农村地区将面临土地征用。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便失去了经济收入来源,因此国家出台了针对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但许多人对此并不了解。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征地农村养老保险新规
一、征地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对象
因政府统一征用农村集体土地而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的农民。
二、征地农村养老保险缴纳年龄
1、男性未满45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从参保之日起按规定缴费;
2、男性满45周岁不满60周岁、女性满40周岁不满55周岁,从男性满45周岁、女性满40周岁时补缴;
3、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一次性足额补缴15年后可申请领取基本养老金;
4.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年龄每增加1年,补缴额度可相应减免1500元,累计减免不超过1.5万元。
三、征地农村养老保险申请材料
1、农民提供身份证、户口本;
2、《养老保险申请表》;
3、农民需提供村委会出具的征地协议证明、征地补偿合同;
4、《征地农村养老保险花名册》。
四、征地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1、按月缴费:20元、40元、60元、80元;
2、按年缴费:每年100元至800元;
3、按档次缴费:A档每人4000元(现已取消)、B档每人7000元、C档每人10000元、D档每人18000元、E档每人26000元。
五、征地农村养老保险参保范围
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农村户口,16岁以上,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业人员。
2017年征地农村养老保险领取标准
1、被征地30%以下(不含30%),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10元;
2、被征地30%—50%(含30%),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32元;
3、被征地50%—70%(含50%),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64元;
4、被征地70%(含70%)—100%以下,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97元;
5、被征地100%以上,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129元。
六、征地农村养老保险申请流程
失地农村以村集体为参保单位,参加征地养老保险,农民在村委会的指导下填写《申请表》并盖章,上报政府部门,经审核批准后办理登记。
征地农村养老保险是什么意思
征地农村养老保险是政府帮助广大被征地农民实现“老有所养”的一项利民政策。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是指农民失去土地后,多会出现收入来源不稳定的情况,而现行的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无力考虑和承担失土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我国各地相继出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民的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国家出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以保障农民的权益。
参保对象:失地农民指因政府统一征用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且征地时对所征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的人员。规定年满18周岁及以上的失地农民方可自愿参保,年龄以居民身份证登载的出生日期为准,征地时间以征地批文为准。
养老保险金待遇:对于男性年龄在60周岁以上,女性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失地农民,地方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每年养老保险金水平,按15年期限,从政府土地征用收益中扣除一部分资金用于养老保险费用的支付,个人不负担缴费。从失地的当月起,开始领取养老保险。
参加征地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且符合办理规定条件的,按以下程序办理参保手续。
征地农村参保应提供以下资料:
1、由各征地村(社区)提供征地协议及土地补偿合同;
2、被征地农民身份证及户口本等证明;
3、填报的《征地农村养老保险花名册》、《征地农村养老保险申请表》及《征地农村养老保险待遇审批表》;
4、由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的《征地情况及保障资金明细表》。
经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发放《征地农村养老保险手册》或《征地农村养老保险待遇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