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第十一届金融街论坛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开门迎客”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受疫情影响,各地纷纷采取不同程度的金融支持措施。”潘功胜表示,近期,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一是研究部署,提出向中央提出四项具体举措。二是打通堵点、控风险、促发展、促稳定。三是适时降准,向中小银行下拨资金。四是丰富市场化利率,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潘功胜表示,“当前,中国金融机构负债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0%,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且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这有利于增强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自主性、自主性,实现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设计目标。此次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明确了此次政策调整的初衷,并指出这是今年来的第四次会议,同时表示将更多着眼于稳增长和防风险的政策安排。”
潘功胜表示,在当前的情况下,通过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具有重要作用。
降准力度不及预期
4月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连续进行7次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央行降准释放资金总量仍低于市场预期。2022年3月,央行连续第三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4月30日,中国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4月15日人民银行在为开展2022年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作为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的基础上,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5月18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400亿元逆回购操作,净投放400亿元。
“不过,从4月金融数据来看,银行体系流动性仍然偏紧。截至5月16日,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为125.74万亿元,较3月末的135.75万亿元大幅下降。其中,MLF和公开市场逆回购规模分别为143.59亿和157.64亿元,分别下降 6.7%和 2.9%。”广州万隆证券研究所宏观金融首席研究员王敏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伴随着4月MLF和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5月MLF到期量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