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央行降准政策最新消息:释放更多流动性支持经济发展。
降准之后,包括美股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得到了提振,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国美股的投资价值将在明年继续提高,美国通胀的涨幅或超预期,我国的经济稳中向好。此外,3月16日,人民银行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市场上流动性偏松。
简单来说,降准之后,投资者担心“货币政策超预期宽松”和“低利率时代”结束,且股市可能在前期获得较好的支持。我们认为,央行有降准空间,但货币政策有可能继续放松。从历史上看,我国CPI 指数在经历6 月阶段性调整后,一般会维持于年底前,且呈现温和上升态势。我们预计,从今年3月开始,CPI将会显著回升,未来两个月我国CPI同比涨幅可能达到9%左右。
降准之后,我们预计,央行仍会采取中性的货币政策,通过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利率不一定会降低。我们将观察到货币政策将保持低位,但不会推升利率。降准之后,流动性不一定会宽松,尤其是在经济增长、金融去杠杆阶段,流动性会保持紧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的方式,有助于应对后续可能的通胀压力,以及美联储释放流动性,有助于抑制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行。
在我们看来,未来,降准带来的潜在外部压力会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节奏的进一步改变而减弱。如果美联储按照当前的节奏继续降息,那么美债利率有可能迎来拐点,同时对国内利率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因此,从风险资产的角度来看,降准对债券的影响相对有限。
对于未来的市场行情,虽然市场情绪对后期经济基本面预期的担忧并不强烈,但是短期金融市场的情绪已经处于悲观的状态,大宗商品在价格高位可能开始出现边际趋弱,下行压力加剧。近期资金的利率上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充分反映了市场悲观的预期,若利率调整得更久,悲观预期将逐渐消除,市场向上的动能将开始转化为动力。但是考虑到降息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长期来看,需要进一步降准以推动中长期利率中枢的下行,降息预期的改变可能会更加强烈。
另外,经济中观的下行压力目前尚未消退,政府部门的主要目标是稳定经济增长,不希望国内出现像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严重的通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