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地区风险级别调整:部分区域迎来新变化,部分区域迎来新变化。期货市场更应把握结构,动态跟踪价格走势。回顾整个期货市场2021年的市场格局,从期货市场多个角度来看,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和套利等重要金融工具的使用是期货市场最主要的功能。下面以中国期货市场做一个2021年的表述。
中国期货市场步入调整之年,上期所表示,疫情对产业链和市场生态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下一步,上期所将继续在研究开发新工具,增加市场容量。期货市场功能将进一步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也将日益显现。
中国期货市场在行业发展的新阶段发展阶段迎来了新变化,交易品种更加丰富,交易所场外衍生品体系更加完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期货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发展窗口,新的市场格局也将更加完善。在此背景下,市场将更加聚焦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的全方位、以国内大循环为导向的创新业务,创新业务、科创业务、上市公司国际业务将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一是已上市品种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市场结构优化。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加强培育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特别是继续创新,推进品种体系更加完善,国际影响力更加凸显。
二是规则优化,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上期所将继续把提升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作为工作的重点,不断优化规则体系和技术系统,进一步提高价格发现的效率和真实性,提高期货市场价格的代表性。
三是持续优化合约连续性,探索完善期现联动。上期所将继续在研发新品种、规则体系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不断丰富服务实体经济的工具体系,支持实体企业利用好上期所这个工具。同时,继续推进交割库的建设,将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期货市场已经在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通过产融结合,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此外,去年以来,国内商品市场国际化步伐加快,品种工具日益丰富,服务实体企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新的制度的进一步落地,有利于增加大宗商品在内的定价影响力。
四是持续深化市场建设,建设场内场外聚合、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外协同、境内外连通的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就在国内期货市场发展方面提出了建设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新要求。
2016年12月,中国国际期货就在中国开展了中国期货市场研究,近日公布的国内十大期货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国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