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方面,这轮涨价,在政策的支持下,各级政府已经落实。从政策来看,今年小麦的种植面积将比去年同期下降3—4成,种植面积下降10%—30%。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3月末,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稻谷61.3万吨,同比增加39.2%。稻谷价格上涨主要受政策利好推动。中晚籼稻、粳稻、粳稻三等早籼稻和烟晚籼稻的收购价分别为2550元/吨、2700元/吨和2650元/吨。
2021年粮食市场:粮价再创新高,幅度超过往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供给,在宏观政策、市场调节、收入险等方面的综合措施,更加有针对性地“谋划、行动”。
今年的生产工作要围绕保粮食安全,保证粮食产量,确保粮食丰收,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把保障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1年粮食产量在高质量发展面临粮食安全挑战的情况下,仍然有应对能力强的粮食生产企业。
一是复工复产推动供给链恢复。返岗之后,要抓实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确保人民群众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底线思维,主动应对,抓好粮食安全,稳字当头,持续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继续做好稳物价工作。
二是粮食安全保障。疫情冲击下,“粮食安全”成为重中之重。2021年,粮食主产区大部地区粮食产量同比增加,全国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2.8%。大部地区连续2年出现百万吨以上的粮食产量增量。
三是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这次会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重强调“构建节约型社会风气的经济环境”。
四是粮食安全。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构建以粮食工程、农产品深加工、绿色生态、储粮科技为重点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打造现代农业生产的产业链。
五是绿色低碳发展。2021年水稻市场:能否迎来上涨势头?怎么看2021年水稻市场能否迎来新一轮上涨行情?科学兴农认为,因为市场出现2021年以来价格上涨明显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经济复苏的力度超出市场预期。
首先,这个影响还在延续。
2021年是近20年来,粮食价格开始出现大涨,在新冠肺炎疫情、供应链、食品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叠加,造成了社会各界对粮食安全的担忧。粮价高企的局面让很多农民措手不及,水稻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的势头。
与此同时,水稻供应方面,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
1、受疫情影响,玉米在各行各业的用量增长有限,需求受到影响。
2、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食是大米,大米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下降,导致大米的消费量处于低位。
3、农民担心粮食涨价,因此也不愿意将水稻改种其他农作物。
4、中国目前粮食产量已经大幅下降,在供应充足、价格上涨、消费量也在下降的情况下,预计2021年我国粮食仍然会维持高位运行。
这也就意味着,2021年,我国的粮价可能还会出现上涨,价格能上涨多少就很难说了,我们的粮食价格总体上也不会出现大幅波动,或者说稳定在1.05~1.10元一斤。
但是,请注意,现在的农村,特别是小城镇,又遭受了饥饿的影响,作为农民,应该要靠种地或者种地来赚钱了。因此,这个时候,也不要着急,玉米价格已经涨了好几年了,在农民手中,卖了粮之后,那才是真金白银,如果真的有本事,抓紧出手,然后让市场放心,有钱赚,那就有可能出现价倒挂的现象。
今年的玉米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粮食收购计划已经提前明确,今年的玉米收购计划已经完成了1.5亿吨以上,相当于创下历史最高的产量。加上国家的玉米收购计划提前实施,我们把玉米价格定到了0.8元一斤。可惜的是,现在的玉米价格水平,很低,甚至已经跌破了一元一斤的行情。玉米价格降到了1.2元一斤的行情,还不够低价的玉米。
其次,基层农户手中余粮还有一定的压力。今年的新玉米上市之后,收购商面对着的也是丰收的“蒜你狠”。一般会晒干之后,把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的玉米一部分出掉。毕竟从近几年的情况看,都是深加工企业或者大型饲料企业在收购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