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合理消费?
大多数父母认为,赚钱消费是成年人的事情,小孩子只需健壮身体,勤奋学习,其他不必过多考虑。然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如今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每年收到的压岁钱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这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不劳而获、挥霍无度的习惯和意识,等到长大步入社会,便特别容易感到生活的艰辛和失落;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经济收入不仅是一个人财富的象征,更是一个人成功的体现,一个擅长理财的人就能在社会竞争中感受到成功感和富足感,否则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失去生活的幸福感。难怪有人这样感叹:“我哪一点比别人差,论学历比人家高,论资历比人家深,做的也比人家多,可凭什么人家买了房子又买车,可我什么都买不起。”
当然,理财观念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几乎贯穿人的一生。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微小事让孩子逐渐形成有关钱的价值、来源、作用以及如何正确消费的模糊意识。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不仅对孩子成长有益,而且对他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会有很大帮助。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理财观念呢?
1.不能一味地纵容孩子消费
现在很多家庭条件较好的父母往往倾向于满足孩子的愿望,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钱很容易挣得这样的观念,不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养成随意挥霍的习惯。
2.认为孩子小,不需要零花钱,这样的观念也是错误的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具备支配金钱的能力,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非常必要,如果孩子从小缺乏这方面的培养,一拿到钱不知道怎么支配,可能有多少花多少,也可能因为家长平时不给零花钱而产生偷窃的念头。
3.正确的培养理念应该是根据孩子的年龄,每个月或每周给孩子固定数额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支配。
如果她想要买一个对她来说比较贵重的物品,她就会学会如何攒钱,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她提前花光了这个月的零花钱,买不到需要的东西,下个月的时候她便会吸取上个月的教训,采取更好的方式支配零花钱了,这样久而久之,才能培养孩子理财观念。
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通过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懂得合理消费,还可以让孩子从小了解金钱和使财富增长的知识,有利于孩子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
因此,适度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要秉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
所谓道,即法律、道德、良知。遵守法律,不损害他人利益,通过自己付出的劳动、智慧和勇气而获得金钱都是正道。
02
金钱至上观念形成原因
1、混淆了金钱和义务的性质。
有一位孩子的母亲在运用奖励手段时,采用的方式是与孩子签订奖励合同:“叠一次被子奖0.5元,擦一次餐桌奖1元,扫一次地奖2元……”
试行了3个月,父母发现孩子变化很大,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哪怕是自我服务的劳动都要讲价钱,对合同上没有讲明的事情,他要先讲好价钱才去做,对此,父母后悔莫及。
奖励是对孩子行为进行外部强化的手段,它通过孩子的自身评价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一味地实施金钱奖励,必然会促使孩子形成金钱至上的意识。
家务劳动本来是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很多孩子的妈妈采用金钱奖励的方式对孩子自我服务和做家务劳动进行奖励,这样会使孩子混淆什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什么是应得的劳动报酬。
因此,父母一定要慎重采用金钱奖励或惩罚孩子的做法,对孩子的金钱意识父母一定要进行适度的引导,教育孩子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
同时,要告诉孩子,世界上有些事物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但也有许多事物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金钱并不能购买到一切,例如精神、责任、义务、爱、友情、健康和快乐等。
2、将挣钱视作孩子的基本活动和应尽的责任
人生的不同阶段有各自的基本活动,成人的基本活动是工作,大中小学生的基本活动是学习,学龄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游戏,而挣钱不是学龄前儿童的基本活动。
3、过度的理财教育造成孩子金钱至上的不健康心态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对金钱的健康心态,要让孩子明白金钱的积累是一个方面,而金钱的使用更是一门学问。
如果每个人都只知道积累金钱而不消费,就无法享受生活的美好,不分享财富,财富在社会中就不能良性流动,就不能让大家各尽所能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03
如何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1、谨慎对孩子进行“挣钱”教育
通过劳动换取报酬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体验通过劳动得到报酬的过程确实可以让孩子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成就感,激发孩子继续做事的兴趣和欲望,这比只从父母手里要钱更有积极意义和教育价值。
但是,父母要意识到,不是孩子做的所有家庭劳动都要得到报酬,如果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收拾自己的卧具、玩具和图书,洗自己的小裤衩,摆放碗碟,擦桌子等,五六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做,也应该做一些自我服务和为家人服务的劳动,这里涉及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家庭责任感以及爱的培养问题。
2、父母还应让孩子懂得节俭也是一种优秀的品德
不能因为我们现在日子比过去富裕了就可以浪费,孩子要什么,就花钱买什么。
不能因我们当前生活较昔日丰裕便挥霍无度,孩子索求何物,便予购置。
因此,家长需引导孩子辨别所需之物与必需之物,若家中其他物品可替代,此类物品对孩子而言非必需,家长则需果断说“否”,即便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亦不可纵容孩子。
同时,家长需向孩子阐明,并非所有愿望均需实现,非其所求即得,教孩子学会调整和等待自己的愿望。
家长可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的常规训练,包括延后满足时间,降低满足层次、数量,增设具有积极意义的满足条件等,如此孩子所得之物将更加珍惜,亦能从小培养其勤俭节约的美德。
3、协助孩子学会积累、储蓄与合理规划使用
孩子对银行并不陌生,普遍知晓周围有哪些银行,但对银行究竟职能却所知有限。
为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银行,并激励孩子养成不乱花钱、从小储蓄的良好习惯,家长可利用银行办事之机带孩子参观银行,让孩子观察银行员工在做什么,来银行的人们在做什么,了解银行是储蓄和贷款等机构。
家长可借此机会向孩子简单阐释:为何父母要存钱,钱既能越花越少,也能越存越多。
家长亦可在银行为孩子开设一个账户,孩子可将零花钱和压岁钱存入自己的账户。这种方式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既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起到理财启蒙的作用。
此外,由于孩子年龄幼小、自制力弱,又缺乏消费经验,初次消费时可能会较为随意和盲目,因此,家长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合理安排零花钱使用,为未来理财奠定基础。
通过今天系统的教育知识学习,相信每位家长都有所收获,因此,学习必要的教育知识也是我们每位家长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希望引起重视,后续我还会继续分享更多实用、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教育孩子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