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半数年轻人“无积蓄、重债务”,“新贫族”亦应觉醒
闫肖锋
近期,禁止校园贷:任何网贷机构均不得向大学生提供贷款。然而,社会上针对年轻人的消费贷仍层出不穷。其中,90后成为短期消费贷款的主要群体,那些陷入困境的年轻人现状如何?
如今,年轻人不再储蓄,热衷于消费。新一代的中国人正在改变这个国家古老的理财传统——从爱储蓄到爱消费,仅仅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
《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指出,35岁以下的中国年轻一代中,约56%尚未开始为养老储蓄,部分年轻人处于“无积蓄、重债务”的状态。而他们父辈的储蓄养老却是传统。
敢于透支未来,这种转变源于年轻人。简而言之,爱储蓄的父母养育了爱透支的子女。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流传了几十年,现在年轻的国人也学会了不储蓄而贷款。
最近,数据分析机构尼尔森发布《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称,90后中仅有13%无负债,也就是说87%的人有负债。负债的类型是什么?就是信用卡等卡奴!
当然,商家会看到商机,90后的年轻一代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信用消费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
由于手机APP的使用更加便捷,支付方式更加方便,加之信用卡容易获得,总之,让“花钱无感”成为常态——指尖一点,花的不是钱,是快感!
调查还发现,当还款困难时,多数年轻人会首先寻求家人或朋友的帮助,87%的年轻人近一年内从未出现过逾期情况。但也有3.6%的年轻人会经常逾期,以贷养贷。有人甚至沉迷于网贷,陷入高利贷陷阱。
在我看来,是盲目消费导致透支,有些90后敢于透支未来,沦为“新贫族”,也该觉醒了。
“新贫族”是什么意思?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收入与蓝领工人相当,但消费更多,然后抱怨贫穷……工资有限,但消费欲望强烈,尤其是寄希望于借奢侈品或A货来提升自己的品味和追求身份。
“新贫族”是各大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白领,从小金库来看,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贫族,一些人甚至要依靠5张以上的信用卡来维持自己的体面生活。
从银行流水来看,他们收入不菲,与那些收入拮据的贫族截然不同。他们挣钱不少,但支出更多,追求名牌、高雅、小资、光鲜亮丽……有些人沦为“卡奴”或被迫借高利贷甚至“裸贷”。
什么LV包、古驰香水、卡地亚的饰品、欧米茄的手表……盲目消费的强大魔力,与其说它能给自我带来满足,不如说它为自我营造了一种自由的幻觉。这样的超前消费让一些“新贫族”陷入新贫穷而不能自拔。
网上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80后挣一万只敢花三千,90后挣一万能花一万五,这句话很直观地说明了90后超前的消费观念。
难怪很多人对90后有这样的印象:垮掉的一代、佛系青年、随心所欲,现在90后还敢负债!这当然只涉及一部分年轻人,多数人还是努力前行的。
对于敢于负债,年轻人振振有词:“我现在越发觉得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钱,与其受那些理财经理的误导,把钱投资给各个投资机构,让他们一个接一个爆雷,卷款跑路,还不如自己花了。”听起来似乎有道理。
年轻人敢于透支未来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金融管理相对宽松,信用消费很容易,截至2017年,我国信用卡累计发放5.88亿张,其中90后的持卡占比已经超过30%。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阿里推出的“花呗”等借贷方式众多,鼓励年轻人贷款甚至盲目消费。蚂蚁金服“花呗”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指出,在中国近1.7亿90后群体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即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使用“花呗”。一份大学生消费信贷调查报告显示,将近64%使用“花呗”的大学生,都是用“花呗”来购买电子产品、奢侈品和化妆品。
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各种90后因为借贷而陷入困境的新闻,裸条贷、套路贷、校园贷……数字的钱好像不是钱,电子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花钱心疼”的现实感。
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一个人独享父母的疼爱。同时,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消费观念变得更加开放,日常生活更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感受。而朋友圈的“炫富”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年轻人的消费欲望。“我知道我穷,但是我看到某种东西就忍不住想买”,于是90后年轻人纷纷走上了“剁手”之路。
没有存款,敢于负债,主要还得有个有钱爱储蓄的父母。因为90后的父母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个大群体。当然,也不乏“寒门出贵子”的情况,穷人借钱,因为同伴们都在攀比。
实事求是地说,其实,90后过得并没有那么潇洒。90后的年轻人步入社会之后,生活开始变得不容易,房子、户籍、工作、婚姻、育儿等问题接踵而至。在高压的生活环境下,不排除一些年轻人用“消费升级”来消解焦虑,利用“花呗”、信用卡、网贷等透支未来的现金流,来满足“消费至上主义”带来的虚荣心,来逃避现实的压力。
当前,一些青年在消费上缺乏“经济情商”。所谓“经济情商”是指人们在现代商品社会的消费实践中对自我认知、风险管理、价值取向、效用最大化等方面的处理能力,特指一定消费行为所彰显的品质和能力。在“超前消费”“奢侈消费”“人情消费”以及“虚拟消费”这四类中,年轻人多少都曾有过哪一种非理性消费行为。“经济情商”如何提升?向高手学习,或通过一次经济危机再学习,不过要靠后一种学习就晚了。
最初提到的《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还显示,在中国年轻一代(35岁以下)开始储蓄的人中,每月储蓄仅1389元。
最初提出的《我国养老展望调研报告》亦揭示,在我国年轻一代(35岁以下)中,着手储蓄者每月储蓄仅1389元。
近期,有报道提及“月退休金三千,低收入老年人如何安享晚年?”看到评论如下:
一位评论者表示,“那你估计和我相仿吧,我们80后90初是最不幸的几年,真是好事没赶上,坏事一个没错过。我上学时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享受,从小学到初中都交学费!每年五六百块呢,那时候五六百块,也不是小数目啊!”
另一位则为农民鸣不平,“月退休金三千元,粗茶淡饭有保障了,农村老人才108元,应该考虑他们如何生存,同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还有一句名言,70后“先苦后甜”,80后“先苦后苦”,90后“先甜后苦”。
为何是70后“先苦后甜”?因为他们懂得未雨绸缪,70后会持家。为何80后“先苦后苦”?因为他们父辈50后辛苦,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自然也辛苦。为何90后“先甜后苦”?因为他们敢于花未来的钱、透支未来。
大数据揭示,80后、90后的真实负债
近期,一篇“90后超一半网贷”的文章引发了网络热议。看似90后的收入无法支撑他们的超前消费,然而,20多岁的90后真的比40多岁的80后负债更多吗?
为此,我们选取了苏宁金融400万个1980-1999年出生的贷款申请人作为分析样本,从多个征信数据维度来比较80后和90后的真实负债情况。
绝对负债80后更重
首先,根据人行征信报告的信贷交易明细,我们可以统计申请人不同类型的贷款个数、合同金额、未还余额等信息,贷款个数越多、余额数目越大,表示负债越重。
从上述数据来看,80后比90后要背负更重的债务,80后的平均贷款总余额是90后的2.15倍。
不过,两个群体的未结清贷款笔数接近,说明90后使用小额借贷产品更多。
或许你会想,大多数80后都成家并买房了,会不会是房贷拉高了80后的平均欠款额?毕竟房贷一般金额较大,购房更像投资而不是普通消费。
下面,剔除房贷后再做比较。
在剔除了房贷余额之后,80后、90后的平均贷款总余额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更大了,从2.15倍增加到2.51倍。
也就是说,房贷并不是造成80后负债高于90后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80后收入相对更高,金融机构给的贷款额度更大,造成了两个群体的贷款余额差异。
90后信用卡透支比例更高
再看信用卡,作为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信贷产品之一,信用卡的使用习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个人的负债情况。
从绝对金额来看,80后的信用卡当前欠款额(6.73万元),差不多是90后信用卡当前欠款额(3.36万元)的2倍,主要原因在于80后工作更久,整体收入更高,银行给予他们的信用额度通常高于给90后的,因此信用卡额度使用率可能更能反映问题。数据告诉我们,90后似乎比80后更爱透支信用卡,但两个群体在这个指标上的差异并不大。
每月应还款额:80后压力山大
结合贷款和信用卡的欠款情况,可以推算出80后的人均欠款金额达到21.98万元,90后的人均欠款金额为10.45万元。2018年统计局给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万元,也就是说80后的欠款相当于他们7.8年的收入,而90后则需要3.7年的收入才可以还清欠款。
考虑到贷款多是按月分期还款,信用卡也支持账单分期,我们进一步统计了贷款和信用卡的平均每月应还款金额,可以看到,80后的贷款每月应还款金额为0.63万元,显著高于人均可支配月收入(0.24万元),90后的贷款每月应还款金额为0.28万元,相对来说是一个可以承担的数字。
相比贷款,80后和90后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按月准时还款信用卡?即便考虑到年轻人懂得合理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真实负债没有纸面上那么高,但数万元的月均信用卡还款额对于大多数80后90后来说并不轻松。
资金紧张程度相当
个人申请新贷款和信用卡的次数,可以反映其资金紧张程度,体现在征信报告中的是报告查询记录。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和信用卡的时候,会查询申请人的征信报告来评估风险,也就是说,查询次数和机构数越多,说明用户对资金的渴望越迫切。
人行征信报告显示,80后和90后申请贷款的次数非常接近,在信用卡申请上似乎80后比90后更积极,近2年的平均申请次数多了1.7次。
需要指出的是,80后和90后在互联网征信数据中的信贷申请机构基本相同,至少说明两个群体对网贷的需求量在同一水平。
贷款逾期次数,90后略胜一筹
信贷逾期次数可以直接反映个人的还款意愿和履约能力,人行征信报告的数据表明,80后的贷款逾期次数要少于90后,但是信用卡逾期次数则高于90后。
考虑到80后平均拥有的信用卡张数要高于90后,所以发生过逾期的信用卡占比这个指标,两个群体相差不大。而90后贷款次数更少、逾期次数却更多,这一点值得注意。
总结
下面,用一张图总结本文:从人行征信报告体现的信息来看,80后欠款金额较高导致其每月还款压力更大,90后在信用卡透支率和违约次数上都要高于80后,而两个群体的资金紧张程度不相上下。
最后老生常谈,贷款还是要选择持牌机构的正规产品,不追求超前消费,年轻人透支信用就是透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