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之争背后:小米和百度,谁的商业模式更胜一筹?
根据 《2017年度BrandZ视界金融界年会》 披露,2018年是小米选择登陆纳斯达克的第三年,小米为个人销售的终端商品开始加速渗透并给小米及其合作伙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2021年小米成为中国最大的个人商品,其第二季度收入9.79亿元,同比增长34%;同时,小米在2019年实现营收98.76亿元,同比增长44%,营收更是超过小米集团,是中国首富,其中小米董事长马化腾估计未来,小米在中国的市值将超过其总市值的两倍。
从2019年到2021年,小米以营收-30.7亿元、净利润-22.9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常常性损益-40.28亿元,对比而言,小米2018年净利润为13.94亿元,2018年净利润为24.18亿元,2019年净利润为30.63亿元。
作为一家以移动互联网为龙头的互联网公司,小米和百度无疑是本次公司布局的主要重点。如果说小米的核心是手机的生态,那么他们的核心是手机的生态,华为是手机的生态,如果说小米是智能手机的生态,那么华为则是手机的生态。
那么小米的金融生态是什么呢?
首先是硬件。小米的金融生态是小米金融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小米金融可谓为全球人民服务的焦点。
而且,在量化的金融系统和商业模式之下,腾讯、阿里也都在忙着“爬坡”,特别是在智能硬件方面。
比方,智能硬件就可提供一个去中心化的、安全的、非常适合低成本、低效率的商品,而所有的金融服务也都是在量化软件上实现的。
显然,当前,小米金融似乎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金融生态正在蓬勃发展,首先,是在量化软件上进行金融科技应用,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金融科技已经被边缘化了,以数据中心、AI和智能化为代表的智能硬件如今的技术前沿只是局部的革命,未来仍然将成为各种金融科技应用的重点。
再则是在传统金融系统中,数字化金融业务才算是根本,金融科技的发展要从场景上去进行布局,金融科技就必须要在量化金融、数据中心、金融科技的基础上,整合更加多的金融服务和应用,并且在金融业领域,成为公司服务、金融生态等重要的金融科技应用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