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闻,上海聚四氟乙烯是国内规模较大的氟化工商品生产商,在氢氟酸等氟化工商品领域具备一定的优势,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氟化工公司之一,年产能为10万吨。
不过,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刘英透露,“如果说如今来看,在我国10万吨氢氟酸行业处于全球第一,其他国家也非常多新能源车正在开发中,”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张洁表示,如果有大量新能源车订单,那么,未来对其产能的需求也将在加大。
据记者了解,如今,全球对氢氟酸的需求还是很高的,由于氢氟酸的成本要比锂电池高很多,甚至比锂电池高,所以氢氟酸价格比锂电池要高。同时,成本主要由三氯氧磷原料所决定,一氯氧磷原料的成本相当于锂电池30%的成本。如果用醋酸作为原料,那么其价格和燃油价格相对比,将涨近30%。
而中泰证券(600918)研报也指出,如今化工商品价格上涨,跟下游氟化工行业公司盈利增速、商品利润率、涨价幅度、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等有关。
国内氟化工龙头上海聚三氟乙烯有限公司也于2月28日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净利润1550万元-1450万元,同比增长83.06%-90.81%。根据预测,随着全球电动车需求的持续高增长,全球氟化工产业链将逐渐成为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产能缺口将逐步收窄,预计2022年,整个行业毛利率有望维持在30%以上。
“氟化盐方面,二氯氧化盐及含氟酸+新材料如今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商品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联动性增强,商品毛利率及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上海一家化工上市公司高管表示,公司去年二季度以来已经和部分国内顾客签订了多套新增订单,在现有订单基础上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如今公司氟化盐和含氟酸、二氯氧化盐商品销售额同比大幅提高,新材料主要是用于锂电池粘结剂和氟化盐的研发。
近期,新能源汽车政策持续利好。2月13日,工信部印发《“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规模达到400万辆,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达到70%,2025年达到800万辆。
对于2022年碳中和的投资方向,中信建投证券指出,2021年碳中和贯穿度不断提高,预计将带来超额收益的结构性机会,看好具备技术储备的相关公司。在电池材料领域,电池成本占比持续下降,将催生电池回收商的业绩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