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尽在联合早报微博网
9月18日下午,2021年十大大宗商品市场行情,价格大涨,原油、有色金属、农副产品、钢材、金属板块涨幅居前。
今年以来,原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涨价”逻辑的热度不断上升,然而,随着全球疫情及防疫措施影响,全球供应链紧张局势的加剧,“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失去了动力”,大宗商品市场承受压力大幅加剧。
全球市场油价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而工业品价格受影响最大。9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8月原油及成品油价格指数为55,8 4,8 2。
从今年的9月到10月,我国天然气、石油等能源化工品价格快速飙升,我国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失去了动力,面临“能源安全挑战”,预计未来工业品价格继续走高的可能性较大。
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期,虽然全球经济仍存在“增速降低”“预期差”的困扰,但“应预期未来”的时代已经过去,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涨价”之路已经到来,后期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驱动力可能还会有所减弱。在“二八分化”格局中,“煤—油”的上涨趋势已经开始向中下游产业转移。
随着新能源逐渐渗透,以及低碳经济的政策压力,能耗、高能耗行业的成本压力将有所缓解。但与“碳中和”相比,“双碳”目标的推进,仍需要时间。从中国的能源结构来看,绿色能源的生产效率和替代水平,需要在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去几年的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使得光伏装机成本抬升,导致光伏产业出现大幅下降,从而降低了光伏产业的成本,这种模式在当前价格下实现了迅速替代。
在供给侧,考虑到碳排放强度和强度的制约,光伏产业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通过能耗、碳排放密度的提升,能源结构的变化会对光伏的发展造成显著影响。光伏产业目前还处于去产能的阶段,此外,光伏产业的高效率可以减少碳排放,进而降低碳排放。在碳排放量方面,2020年,我们按照1500亿千瓦的目标进行测算,光伏的能源结构为41.5万亿千瓦,占总发电量的50%左右。总体来看,光伏产业的长期低成本以及低成本的优势使得光伏产业发展可以保持稳健的发展,在碳排放量方面得到了积极的成效。
二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传统的能源转型是重利之下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