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硅铁高耗能的绿色能源未来的发展路径
6月15日,工信部印发了《“十四五”“十五五”生物多样性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硅铁产能控制在30亿吨左右,新增产能120万吨/年左右,新增产能250万吨/年左右。同时,“十四五”期末,我国有效利用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超过60%,能够满足全球20%左右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又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能源包括新能源车)和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客车)。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的高耗能产业市场将朝着绿色低碳迈进,“十四五”时期工业企业的平均碳排放量将达到20%左右,才能完成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当前,我国能源转型仍处于初期,落后产能集中在河北、河南、内蒙、辽宁、山东、新疆、新疆、陕西等地,西部地区还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重大建设项目。”东兴证券分析师林凡介绍说。
“‘十三五’时期,我国作为能源领域大国,能源领域将从传统的能源安全问题转型为能源安全问题。”林凡进一步补充道。
“‘十四五’时期,能源领域既是最大的需求增长点,也是最大的投资机会,而且能源领域涉及面广、项目多、风险高,因此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和风险都较高。”林凡表示,可以利用两个工具来考虑能源转型:
一是开展“双碳”目标考核。目前,我国能源安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环境都在不断转型升级,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能源与运输便利性优势。根据能源领域碳减排成果的评估结果,全国碳排放量的评估结果将从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中提取,优化能源结构,从技术层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运行总体规划上努力推动石化、化工和建材等传统能源绿色升级,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形成资源节行减排和资源节约的新能源利用格局。
二是发挥煤炭、电力和新能源的产业协同作用。将煤炭、电力、新能源作为能源的重点关注对象,并在以化工、建材、新能源为主要驱动的产业体系中,大力推动化工、建材、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水利等重点行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电力等新能源、新能源相关行业的投资和发展。
此外,石油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加强。为进一步完善能源结构和经济布局,新能源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将在2021年进一步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