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放松时刻:上海证券报周末为您带来最新财经资讯,了解最新股市行情;西部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人民币贬值加速
“2018年9月以来,人民币贬值速度明显加快。国内经济形势大好,进出口贸易额双双增长,表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积极为国内经济提供支持。从上证指数来看,10月CPI涨幅超过6%,国际收支顺差扩大,通货膨胀率高于6%。8月PPI同比涨幅扩大至4.9%,涨幅扩大至5.6%。9月PPI同比涨幅扩大至7.1%,涨幅扩大至6.1%,PPI同比涨幅扩大至8.3%,涨幅扩大至4.8%。8月房地产销售面积继续下降,销售额继续下滑。8月汽车产量虽有所增加,但销量同比下降10.7%。
大宗商品需求减弱
中国7月CPI同比下降1.4%,通缩压力继续加大。CPI下降与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有关,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0.7%,而非食品价格上涨了18.6%,消费者信心降至近三年来最低。这意味着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减弱。
人民币贬值加速,直接导致货币政策明显转向宽松。10月23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3.6%,连续两个季度回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下降3.4%。8月CPI同比涨幅进一步回落至1.4%,这表明我国通胀压力骤然加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释放的信号都表明在合理把握物价调控调控和物价走势方面,需要做好更多应对通胀的政策工具。
从大宗商品供需角度分析,PPI环比回落,从近几个月的历史数据看,PPI从去年7月开始持续回落,今年已经跌破20%,部分地区进入了负增长阶段。虽然PPI回落使得CPI的回落有助于提升企业利润,但制造业对CPI的贡献减弱。同时,PPI出现较大幅度回落,这也说明国内需求不足,且消费缺乏,消费也处于增长阶段,短期的通缩压力进一步加大。
通胀预期升温,经济滞胀格局不改。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黄易认为,物价上涨和人民币贬值的矛盾是影响通胀的核心因素,尤其是中国目前国内货币政策宽松,通胀预期上升,有利于带动物价上涨,且有利于通缩的加剧。
伍超明认为,近期中国制造业PMI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处于滞胀状态,通胀预期已经很强。未来的高通胀也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宽松起到很强的引导作用,我国经济在通胀上行阶段将明显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