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国内油价调整搁浅,消费者拭目以待。本次调价搁浅是近12年来最大的一次,油价调整有利于减轻消费者负担,也会提升居民出行的交通成本。原油调整方式,下次调价将根据消费需求、油价变化和经济周期等因素调整。
“中国的原油消费市场地位将稳固。” 在中金所部长们(统称中金所)公布原油期货的统计数据后,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业内人士此前对当前的原油市场做出了一定悲观,当时,石油的销售价格低迷,已经有很多交易商将风险引导为避险。
据中国证券报,受市场疲软影响,目前原油市场的供应力仍然大于需求,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较小。在业内人士看来,近期原油市场的下跌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地缘局势不稳定,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市场的恐慌情绪不断累积;其次,产油国难以忍受油价继续下跌,需要更多的产油国继续削减供应,从而引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减产协议流产。
首先,疫情造成的供应中断是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的导火索,去年疫情导致原油供应中断达6200万桶/天,而今年则高达5500万桶/天,并导致国际油价崩跌。
其次,中国经济表现落后于全球其他地区,中国经济的复苏不平衡,导致的原油需求降低。
“ 今年前10个月,世界原油价格从去年的低位开始反弹,出现了一些利好。但是,市场供应面仍然过剩。”华泰期货分析师崔艳萍说。
“ 世界原油市场供给过剩,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在经济复苏的情况下,供应的中断将推动价格。 ”崔艳萍说。
另外,受去年低油价影响,美国石油供应商在过去三周时间内减少了钻井平台数量。
“供应过剩还未结束,没有明显改善。”崔艳萍说。
不过,油价此后开始下跌,令他感到惊讶,新冠病毒给能源需求带来的冲击已经在本月早些时候显现。
“现在世界的石油供应量几乎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崔艳萍说,随着需求的不断复苏,油价回升至疫情前水平,现在约有50%的地区进入了封锁状态。
世界银行预计,到2022年第二季度,布伦特原油将下跌至每桶75美元。当时油价的暴跌,主要反映了市场基本面的恶化,因为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炼油厂都被封锁,他们已经暂时关闭了产量,导致供应过剩。
展望未来,韩国和印度疫情的控制也影响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