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食用油出厂价和批发价计算方法的终极指南。
因为考虑到国内的食用油企业,都会制定其食用油的价格,尤其是占据总量的比重最大的“溢价豆”,国内菜油批发价格最终也会参考“国标GB/T37001 3800”价格计算。
假设今天米面批发价是7860元/吨,售价为8800元/吨,“小榨豆”出厂价是7860元/吨,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1、不同的油菜籽含油量不同;
2、菜籽油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空心;
3、菜籽油没有外包装,食用油不必需含油量,这些都使得菜籽油在食用油中流通数量较小,并不影响到它们在国内的地位,食用油的用量远高于普通的油菜籽和豆油,食用油与菜籽油在食用油的流通领域占绝对的比重都不算高。
假设目前的国产菜籽油出厂价是8860元/吨,售价8900元/吨,则菜籽油的平均价格为7860元/吨,而买1吨菜籽油,售价仅相当于豆油1550元/吨,那么菜籽油的使用量为100吨/吨,食用油的使用量则为200吨/吨。
3、油粕比值。我国在油脂消费上具有一定的定价权。虽然我国每年生产的菜籽油,生产的菜籽油消费量均占到国内总消费量的55%以上,但菜籽油的含油率却低得可怜,主要集中在油籽压榨后的出油率。
首先,菜籽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粕的总供应量约占全国的44%,因此它们的价格的变动对菜粕价格的影响比豆油更大,两者的价格变动同样对豆粕价格有着影响。
其次,菜籽油的替代品,菜籽油在食用油中的使用量也占到食用油总消费量的1/3左右,因此我们需要跟踪菜籽油的供应量,每年菜籽油的供应量基本上保持在2/3。
最后,我国在油脂消费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国内每年消耗菜籽油的库存大约在11万吨左右,国内每年大约在7-8万吨。而消费总量对于菜粕的价格影响则要更为直接。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产业链的纵向追踪,发现未来菜籽油的价格走势,可以直接从供应端再增加菜粕的供给量。
4、进出口情况。由于我国进口菜籽量较少,因此进出口的情况对国内菜粕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对于进口菜籽,我国进口的主要来源国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数量上虽然没有美国的影响力,但是总体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5、国内市场需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