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综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大棚技术得以迅速推广和应用,成为新时代农业的领军力量。智慧大棚不仅具有覆盖面积小、投入成本低、智能化水平高等优点,更能够实现全年无节气生产、智能化控制、节约资源等多重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智慧大棚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智慧大棚是指利用传感器、成像监测、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为大棚内的环境、作物、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和管理的全智能化温室。相较于传统的温室,智慧大棚具有以下特点:
1.高度自动化。智慧大棚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无人值守,可实现生产全管控和远程操控。
2.高度精准化。智慧大棚通过对各种生产要素如环境、土壤、水肥等进行全面、准确监测,提高作物生长效率和品质。
3.实现全年无节气生产。智慧大棚可稳定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满足各类作物在不同季节生长需求。
二、智慧大棚的农业应用现状
目前智慧大棚已在我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智慧大棚可适用的作物种类广泛,包括蔬菜、花卉、水果等。例如,在北方村镇,智慧大棚多用于蔬菜生产,根据当地气温、降水等数据动态调整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实时检测土壤湿度、养分,实现了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功能,促进了作物的增产增效。
此外,在南方地区,智慧大棚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参数还可根据不同花卉品种特性进行个性化调节,帮助实现多功能使用,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加强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智慧大棚在新时代农业中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智慧大棚及其周边产业已成为新时代农业重要的产业链环节,体现了新兴农业产业的领军力量。
首先,智慧大棚可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大量数据分析和精准化调控,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证农产品生产的优质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其次,智慧大棚生产方式的革新,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使用节能技术、低耗高效设备、分蘖分梢、精准施肥等方法,实现了农作物的可持续生产,减少了农业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和对环境的污染,为新农村建设和动态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最后,智慧大棚的快速推广,有助于合理利用农田资源和人力资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动新型农业业态的形成和发展。
四、智慧大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虽然智能化温室技术的应用广泛且多样化,但在推广应用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智慧大棚的成本较高,高精准化的设备、敏感度高的传感器等经济成本较大,限制了该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信息安全、物理防护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隐患。
由此可见,加强在科技开发、政策扶持、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配套建设,打破智慧大棚产业链中的瓶颈,对进一步推动智慧大棚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五、智慧大棚的前景展望
随着智能化温室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大棚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节能降耗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来智慧大棚发展势头将逐渐扩大,逐步覆盖更广的作物种类,更为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智慧大棚的应用也将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数字农业发展等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使智慧大棚成为新时代农业的领军力量和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