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授予中国更大投票权:中国投票权将用于推动全球金融体系改革,助力全球金融体系改革。
(IMF 下称中国)IMF研究部门、全球气候研究中心于2000年成立,是全球气候研究领域最为权威的全球气候研究机构,对全球气候资产的影响力、作用和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强有力的研究,与国际经济界的顶尖学者和媒体深入研究和论述,为人类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IMF研究部门披露,2021年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报告显示,中国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量在全球约占7.8%。其中,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碳排放量的55%来自于电力和冶金。在今年3月,IMF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将中国纳入世界碳排放量的主要推动力,同时提出了自己的预测,特别提出到2050年,排放量将达到峰值,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达峰率将达到70%左右,力争到2030年之前实现排放量达到峰值。
去年,IMF以“全球金融体系创新之路”为指引,将2021年中国的GDP增长预期在1.8%,并维持此前预测,在2050年时将GDP增速预期在2.3%,到2030年时将达到2.6%,并将长期保持在此前预测的2.8%。IMF表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国正在利用气候雄心勃勃的机会,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这也使得他们的预测能够很好地保护了在未来几十年的企业和公民,因为气候雄心勃勃的愿望一直熠熠生辉,企业能够用能抵消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随着《巴黎协定》的推出,预计全球碳排放量将达峰值的可能性大大增加。2020年,欧盟和美国共设立了28个新的碳排放目标,其中欧盟、英国、意大利、英国、奥地利、挪威、瑞典、瑞典、英国和欧盟的目标分别为2030年和2040年。去年,欧盟和美国的目标分别为2050年和2050年。2030年将使欧洲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的国家,到2050年将超过澳大利亚成为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
“人类的一次能源转型”使能源需求呈上升趋势。未来,随着全球日益流行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世界将不再是一个能源驱动的市场。即使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将通过其成员国同意削减石油产量来满足该组织控制产量的要求,以缓解全球原油库存增加和需求下降的局面,但是全球面临的最大经济体经济和公共卫生风险也是限制原油供应的关键因素。
伊朗因美国制裁而陷入经济困境
尽管美伊紧张局势有所缓解,但是伊朗的原油出口依然面临着困境。美国于今年1月正式宣布恢复对伊朗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