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大豆补贴预测:预计补贴政策将推动大豆产业发展,国内大豆产业链企业较多。
中国进口大豆到港量或在800万吨左右
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历史新高,达4699.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45.1万吨。
在12月的进口大豆到港量为660万吨,较12月的630万吨减少14.6万吨,降幅为12.6%。
国内大豆压榨量较往年同期增加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大豆压榨量达到64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95.1万吨,增幅为9.4%。主要原因是国内生猪产能恢复不及预期,养殖效益向好,促使饲料消费不断增加。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668万吨,环比增加8.1%,同比增加9.1%。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国为巴西、阿根廷、美国。
“进口大豆数量减少是造成大豆进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美国。”刘锦表示,在大豆进口较多的时候,中国国内豆粕需求量下降,导致大豆进口量减少,这也是造成进口大豆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虽然短期内国内大豆进口量很大,但中长期来看,随着国内产能的恢复,大豆进口量将持续增加。
受益于豆粕价格疲软,粕类饲料价格走低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长期低位运行的趋势。”格林大华期货农产品总监王娜表示,此前我国发生了大豆、玉米、小麦等饲料原料的价格下行,推升粕类饲料价格。不过目前国内已经基本摆脱去年高位的豆粕库存,进入正常的养殖需求,预计未来粕类饲料价格将会缓慢恢复。
刘锦表示,饲料的价格主要是饲料成本,其次是养殖成本,尤其是生猪产能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豆粕饲料的消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饲料的使用效率。
此外,国家也一直在引导生猪养殖的健康发展,如提高农村的养殖规模,降低农村养殖成本,扩大农村养殖场,降低饲料价格。
“目前生猪产能恢复较快,但由于生猪产能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豆粕饲料的消费。”格林大华期货农产品总监王娜表示,今年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均已经在进行整合,实现整体整合,已经基本完成了配方,由未来去上游提价,向养殖环节拓展去库存,提升饲料的使用效率。
大有畜牧首席研究员刘学伟认为,尽管饲料价格下行,养殖企业的盈利水平有所改善,但是养殖的盈利状况要低于预期,中小养殖户存在明显的被动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