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农副产品价格行情趋势:农业投资者必读于近年来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及高行情的变化,深入分析农产品价格走势,寻找市场的真正方向。农产品价格波动,部分时候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从而会对宏观经济造成较大影响。
大宗商品的价格趋势:大宗商品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供求关系,是市场价格的直接作用。如果把农产品价格的走势,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进行分析,那么农产品价格将形成明显的反向关系。例如,粮食价格,也就是玉米价格的变动,将影响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使价格具有较强的支撑与压力作用,从而使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很快出现大幅下跌。同时,玉米、大豆价格,也会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
农村常常听到这样一个说法:某某食品有价格上涨,而某物品却因食用油价格上涨而受到影响。事实上,有的农村会有特殊的天气条件,如昼夜温差、干旱等,这些极端天气往往造成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与歉收。种植粮食是粮食生产的专业术语,天气晴好时,会有农产品生产供应,因为农户的收益要大涨,从而使得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反之,自然灾害会导致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因为自然灾害也会使农作物供应减少。
农业农村部对于粮食价格的行情分析,我认为应该说粮食的价格还是要上涨的,而且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上涨后,涨的幅度也应该是会越来越大的,毕竟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较多,还有很多,比如有些家庭的粮食储备,储备粮食还需要一般的投入。另外,农民购买大米或者说食用植物油的积极性也是造成粮价上涨的一个因素。
总之,粮食价格总体上还是会涨的,但也会下跌的,国家的粮食价格,肯定也会因上涨的幅度小而下跌的。从粮食储备量的话,我们也应该理解,粮食的价格,不是随便增长的,是增加的。为了防止粮价的大幅度下跌,国家也会有很大的的动作,也是不急于增加粮食储备的,有可能还是囤积粮食,至少这些粮食可以维持国家粮食储备的地位。
按照现在的市场规律,粮食价格可能是要跌破一元一斤的,也可能是最低只有1.5元的。当然了,现在粮食价格真的是便宜了,有可能是低于一元一斤的,也有可能是低于一元一斤的。根据我国小麦价格的浮动,在7月份的时候,小麦价格出现了上涨,幅度达到了一元一斤的样子。可以看出,农民还是希望出售的时候有一些更好的价格,这样就可以留在手里。揭秘农副产品价格行情趋势:农业投资者必读揭秘三农讯数据发现,7月25日农产品指数领跌各板块,可谓“一哥难求”。其中,上游板块强势领涨,其中有机农产品指数在6月7日突破上行至2683点,创出2018年10月以来的新高。
虽然菜粕走势强势,但作为“明星”豆粕期货依然保持弱势振荡格局,最新报价在2455元/吨,较上日收盘价下跌14元/吨。菜粕在5月7日有效突破2270元/吨,创出四年新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多家机构认为我国油菜籽主要种植区域多集中在广东、江苏和浙江。而华南地区的油菜籽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已经达到80万亩,虽然价格不高,但仍然在2.6万-2.6万元/亩。油菜籽种植面积增加意味着油菜籽种植面积在增加,也意味着产量在增加。
进口油菜籽压榨利润攀升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7月油菜籽进口量为470.3万吨,环比增加46.6%,同比增加242.4%。7月油菜籽进口量达到466.7万吨,环比增加129.2%,同比增加234.2%。本月油菜籽到港量达到746万吨,环比增加214.8%,同比增加25.9%。
根据船期监测,8月份到港的进口菜籽数量将在7月底前完成,后续将有部分到港。当前沿海进口菜籽供应偏紧,菜籽压榨利润较高,且油厂菜籽库存尚可,油厂挺价意愿强。8月的菜籽到港量大增,并且油厂在开机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也较为充足,预计后期菜籽压榨利润也将维持高位。
油脂库存偏低
截至8月20日,国内沿海地区油厂豆油库存为105.6万吨,环比下滑2.84%,连续七周维持较低水平,较去年同期减少8.31%。8月中旬开始,小包装备货逐渐展开,豆油和棕榈油贸易商陆续开机,预计后期油脂库存将有所下降。
目前处于油脂消费淡季,油脂终端采购偏淡。棕榈油出口方面,印度自7月开始进口毛棕榈油,8月预计月进口约95万吨,11月预计到港100万吨,其中马来9万吨,卡斯塔10万吨,印尼约50万吨,且印度已经在三季度大量采购了马来精炼棕油,但是后期棕油进口利润明显收窄,国内买船节奏或将放缓。菜油方面,本周刚果上半年进口菜油预计高达45万吨,环比下滑18%,今年棕榈油进口量明显减少,后期或将继续削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