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搞智能制造,真的智能吗?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央企开始推行智能制造。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央企搞智能制造,真的智能吗?
一、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来推进制造业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智能制造倡导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的制造形态,支撑了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高附加值制造升级的转型之路。
二、央企搞智能制造的现状
1.各大央企积极开展智能制造
为了推进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各大央企积极开展智能制造。比如,中国石油提出“智能油田”建设,以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为支撑,实现生产全过程数字化、可视化及可控化等目标;中国铁路呼叫中心通过建立自主创新的智能技术体系,打造智慧调度系统,实现高效、安全的列车运行;中国电力在电力行业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落实一体化、平台化、数字化战略,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和全过程可视化等。
2.面临现实阻碍
然而,央企在推进智能制造时也面临了现实上的阻碍。首先是生产现场设备老化。许多央企工厂装备更新不及时,还停留在传统机电控制系统阶段,导致智能制造难以实现。其次是企业管理方式和思维不适应。央企的管理体制相对于私营企业来说更为保守,思维相对于国外企业来说也相对传统,面对智能制造的革命性变革一时难以适应。
三、央企搞智能制造,该如何提升智能水平
1.创新技术的投入
要想提升央企智能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先要创新技术的投入。日本丰田就是智能制造的典范,其使用的丰田生产系统(TPS)一直被模仿,其核心就是计算机管理和自动化。因此,央企要引入一些新的技术,包括自动化和数字化等技术,以提高企业的智能水平。
2.组建创新团队
要想推动央企智能制造,创新团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央企阶层较高、管理相对守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央企智能制造的发展。因此,建立由年轻、敢于创新的团队推动企业进步,大力发掘企业内部的潜力,将是其实现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方式。
3.提高人才的素质
实现智能制造需要人才作为支撑,也需要人才的素质得到提升。央企应该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提高员工的科技水平。还要加强校企合作,引导学生瞄准前沿产业,鼓励大学生创业。
通过创新技术的投入、组建创新团队和提高人才素质,央企搞智能制造的智能水平才能得到提升,企业才能在智能制造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总结
央企搞智能制造的发展潜力无限,但是面对现实难题也需要切实去解决。为了使央企在智能制造领域能够占据重要位置,需要先从技术上,即加强企业数字化、自动化、数字化和柔性化建设。同时,在管理机制上要调整,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企业应该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咨询团队,推进创新不断落地,加速企业建设“两化融合和智能化工厂”。只有这样,央企才能在智能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让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