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是网络内容的重要形式之一,越来越多人倾向于通过视频来获取信息、娱乐和教育。而一种新的创作模式——将文章内容转化为视频形式,如今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然而,这种文章转视频的创作模式,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混乱画面”。这种情况下,视频可能与文章毫不相干,甚至全然失控,严重影响了内容质量和观看体验。
那么,究竟文章转视频是否失控呢?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话题。
一、创作思路不当
在文章转视频的创作过程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作者没有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思考习惯,从而导致了文章转换后的视频存在失控情况。具体来说,一些作者将视频作为一种“补充”,只是简单地将文字内容对应上视频,而没有考虑到信息呈现的形式、受众习惯的差异等问题。
例如,一些作者可能会囫囵吞枣将一篇长文直接转换为15分钟的视频。虽然照搬文字内容,但是页面和视频的阅读和观看体验却截然不同。这种情况下,观众不得不在视频中寻找信息,而这种寻找过程极其耗时耗力。或者,作者将一篇无法用视频展现的长文,强行拆分成多个小部分,再呈现成一系列视频,从而强迫观众不断跳转。
这些情况都导致了视频不能完整、准确、清晰的呈现思想,并伴随着严重的失控,让观众感到迷茫和失落。
二、脑洞大开、形式超前的“新玩意”
一些概念、形式是在网络上被迅速打磨并演化的,例如 B 站的种种新形式,具有创意、创新性。但这些形式和概念上搬运和应用,与文章根本无法切合结合,文章内容的呈现扭曲,呈现的违背了原本文章的本意。比如,可能会出现一些“脑洞大开”的视觉化cut映像、脚本剧情、魔性配乐等元素,虽然可以吸引人们点击,但是与主题内容的紧密关联令人质疑。
三、缺少文化、价值基础
在文章转视频的创作过程中,一些作者过于追求新颖、创意,而忽略了本身文章的价值与文化基础的建造。由于国内很多视频制作团队的年轻化与流动性高,缺少专业性、原则性的指导,因此无法考虑观众群体的公共文化和价值观。
四、市场需求背景
最后一个“失控”的原因,就是市场需求对视频创作的追逐。由于视频行业增速迅猛,拥有巨大的金融收益,许多创作者在创作时就会考虑资源利用率问题。手段、方式、效果成了追求的重点而不是内容本身的本质。一些转换成视频的文章,没有阅读价值和观看价值的深刻挖掘,浅尝辄止。作者们也因此变得浮躁,不能压缩极致的表达内容。
未来,需要加强对文章、文化的认识
对于“混乱画面”,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从而规避这种情况?首先,需要加强对于文章、文化的伦理、认知、情感的认识。文化是创作的基础,同时作者必须明确自己的行业责任和成就的世界观。
另外,我们需要重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新流派语言,让信息传递更加高效、精准、严谨、深入。这样才能有效的传达出结构合理、全面鲜活、思想深删的内容,同时要创新手段和方式,以一种审美与文化价值结合的新形式表达。
总之,文章转视频是一种有挑战性的创作模式,需认真思考、深入研究。转化前要尽量的对内容进行研读,了解本意,找出脉络,这样才能准确掌握并把握住主线结构,避免过度扩散分流,并进行足够的实践和反思,争取做到更为专业和准确。